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記遊] 2007 Angkor - 吳哥寺 I





小吳哥、或俗稱的Angkor Wat 中的「wat」是寺廟的意思,所以翻作吳哥寺比較恰當。由Suryvarman II所建立的,在1992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從此變為遊旅聖地至今。而吳哥寺並不是只有封面中為人熟知的那一部份而已,實際上,由它長1500寬1350公尺的護城河內算起都是寺院的範圍,由Google的空照圖來看,它的大小幾乎可以函蓋鮮麗市主要的範圍。但跟上篇介紹的大吳哥相較起來又只有大概1/4的規模。而世人知小吳哥而不知大吳哥的主因大概是因為小吳哥保存的比較完整,而大吳哥除了巴揚等幾座寺院外,幾乎都已湮沒在叢林中了。

檢視較大的地圖

吳哥寺原本是祭祠印度教中的「毘濕奴」。而在Jayavarman VII在位時,因個人信仰的因素把它改成了大乘佛教,之後暹羅打入吳哥,因暹羅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所以吳哥寺又被改為上座部佛寺,之後一直沿續至今 (因為暹羅之後吳哥寺就被遺棄至十九世紀被羅拉..更正,法國人從叢林中挖出來為止)。不論是那一個教派,現在留在寺中的佛寺都很眼生,我們這邊佛像好像沒那麼多隻手的,倒是跟觀音、金剛比較接近。


過了城門後,走過長達350公尺的參道便是吳哥寺的主建築体。主建築体分為三層,第一層的外圍是八幅大型浮雕。從西南開始逆時鐘方向分別講述 「庫魯之戰」、「蘇耶跋摩二世的軍隊」、「天堂和地獄」、「乳海翻騰」、「濕婆神戰勝惡魔」、「印度神Krishna和惡魔王」、「神魔大戰」、「蘭卡戰役」。我們不是歷史或是考古學家,對於這些交錯著歷史或神怪的浮雕也只能走馬看花,不過一個東西到是吸引了我的注意 : 很多浮雕都油亮油亮透著黑光,不知道我們在市區看到小販在兜售一張二、三十美金的精美紙拓是不是直接就著這上頭的浮雕拓下來的 @@
















走累了,就在百年的古跡上席地而坐而導遊講古,這個世界遺產,相當親民。


吳哥建築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這一重又一重的四方形,不單單城牆一圈套一圈,其內的門廊也是一重套過一重。


一個一個的四方形拿來框景色最好了。


走馬看花般地逛完逛完第一層後要開始往上爬了,第二層沒有什麼,第三層困難的就來了,這角度沒有70也有60度了吧,加上台階又小,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怎樣,感覺比空中宮殿的危險多了。難怪當局要立上警示牌,要上來的安全自行負責。不過咧,之後來的遊客應該沒這個困擾了,因為聽說為了保護古蹟,不給爬了 : p


爬這個不但膽子要大,也要有好体力,我還不到要吃阿鈣的年紀,但爬上來已是氣喘噓噓,要玩真的要趁年少時啊~~~


回頭往下看,感覺又更陡了,抖抖抖~~~


爬上來後,發現上面的空間出乎意料的大,差不多有一間小廟的大小。上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可以看,但不知為何就有股平靜安祥的味兒,讓人不由自主的放鬆下來,事後想想,可能是爬上來就脫力了,只剩坐下喘氣的份,人聲頓減,而放鬆來自於征服後的解脫感,如果是這樣,那設計這建築的人還真是個心機鬼




當地喇嘛,出發前就有打算要拍拍喇嘛。上來之後出乎意料的有兩位主動找我們聊天,省了我不少事。


不給爬了之後,這樣悠閒與危險的對比的景像應該是不復見了。


第三層中央為一四十二米高的主塔,與四個角塔排成五點梅花式,象徵印度神話中的須彌山。因為我們對印度神話或是佛教涉獵甚淺,拍個到此一遊照就要準備下去了。


上來時四個方向都可以上來,但下去那個坡度實在太陡了,只有南面的階梯有設簡易的扶手,所以除了幾位猴精轉世的導遊外,幾乎全部的人都擠在這邊

排隊無聊隨手拍的精緻浮雕。

總算輪到我們了,在不摔死的前提下,來一張吧,微笑,微笑,儘管環境如此惡烈,還是要記得微笑喔~

聽說是真的有人從上頭摔下來死翹翹,之後才有這個扶手的。若沒有扶手,我百分之百肯定親愛的PDA會變成上燈才下不來的小老鼠

第二層的浮雕,看起來跟現在電視上的辣妹們相去不遠,由此可見吳哥人們的審美觀領先我們宋元明清的老祖宗數百年之譜,不過就像CPC說的,這邊好歹是廟耶,看起來還是怪怪的 @@

除了建築與浮雕外,吳哥寺也是著名的觀賞日出的場所。不到五點,就開始湧進一波波的人潮,在經過兩次的場堪後,我跟PDA一致認為西面北側的水塘是最佳的拍攝地點。

地點選好老天不賞臉也沒有,即便這是五天中天氣最好的一個早上,還是未能看到太陽露臉,也就,這樣了。


這邊的小販真的很會做生意,椅子加杯熱咖啡,收你一塊美金。

吳哥寺跟大吳哥一樣也是我們每天必經的地方。護城河旁如茵的草皮跟參天的巨木一直吸引著我想在上頭走走坐坐,但初來貴寶地唯恐看不完的心態下,一直到最後一天才有小小的機會在河岸上坐一下下。後頭那個黑不拉機的就是我們四天中的司機 - Sopeara。很和善也很盡職的一位司機,另外不要看他這樣 O - Da - 散,一副髒兮兮的樣子,他拿的手機比我還好咧。

在第一天下午拍完抱抱照後,我再拍吳哥寺都覺得怪怪的,總覺得少了什麼,一直到重回巴揚寺後我才發覺,我漏掉的是「當地人」。當地人與小吳哥、大吳哥一起生活的方式才是來這邊值的觀察與品味的地方,少了當地人,小吳哥、大吳哥的照片只是一堆石頭與樹木的組合,這些在百科全書或網路上都看得到,我並不需要特地跑這一趟拍這些。下圖是在最後一次前往巴揚前,經過吳哥寺的護城河時拍的,應該四點左右而已吧,已經有當地人鋪著毯子在野餐了,若再晚一點,在河邊野餐的人更多,甚至會有烤肉的人喔。

好了,沒了,對於這舉世聞名的地方的心得只有這麼一點點,我也蠻驚訝的,但沒fu就是沒fu,寫多了也沒稿費,就到此打住吧。接下來講那 ? 女皇宮好了,不過,心得不外些「石頭與樹木的組合」,下次再說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